关于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等十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中期评审工作情况的报告

稿件来源:职业培训服务处发布日期:2016-10-23

根据《关于启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等十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一体化课程规范>编制工作的通知》(人社职司便函〔2016〕31号)要求,由常州技师学院等8所学校牵头、40余所学校参与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等10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的编制工作于8月份基本完成。受能建司委托,我处于8月下旬至10月9日,带专家组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钳加工、数控加工、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机床切削加工、计算机广告制作、电子技术应用、汽车钣金与涂装、焊接加工、服装制作与营销等10个专业国标进行中期评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专家团队组成

为了保证各专业国标编写符合《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以下简称编制指南)和相关职业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国标的应用性和引领性,我们邀请国内著名的职业教育专家、国家职业分类核心专家、技工教育专家、课改专家和行业企业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评审组,这些专家中大部分参与过汽车维修和电子技术应用两个首批试点专业国标的编写、指导或评审工作,熟知编制指南等技术文件,在业界有较高威望,并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专家们从各自的角度,对国标进行了认真评审,提出修改建议。

参加评审的专家主要有:北京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教授、华师大职业发展研究中心彭瑜教授、北京京城机电集团培训中心张晓梅博士、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主任辜东莲、部出版集团刘春博士、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副院长张利芳以及相关企业实践专家(详见附件1)。

(二)评审过程

为减少费用开支,各专业的评审会均在牵头校召开,专家到各牵头校进行评审。我处提前请各牵头校准备好国标初稿和所有过程性材料,打包后转发给各位评审专家提前熟悉材料。在评审中,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和建议,从而达到预期效果。评审会主要流程包括:一是编写组代表汇报国标编制工作情况,介绍初稿基本内容和主要成果;二是评审组专家针对编制方法和成果中的存疑内容提出质询,编写组成员回答专家质询,并就编制工作难点和重点咨询评审组专家意见;三是评审组专家在编写组答疑后,讨论并形成评审意见,提出修改建议。

(三)各专业国标编制情况

在牵头校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专家的不懈努力下,10个专业的国标编写全部按时完成。编制工作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1、行业企业调研。各编写组分别组织参与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研,掌握各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行业企业用人层级划分和数量需求、各专业匹配的职业岗位群和工作职责、各职业的技能人才层级分类和数量需求、各职业的岗位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毕业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等情况,据此准确定位职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需求,为培养目标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2、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编制指南要求,培养目标应清晰界定各层级技能人才的能力特征,应包括总体培养目标和中级、高级、预备技师(技师)各层级培养目标。各编写组通过组织行业企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和骨干教师开展行业企业调研,进行职业与工作任务分析,描述各层级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及职业素养,确定各层级技能人才应达到的一般性的职业资格要求;课程开发专家和骨干教师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3、代表性工作任务列举。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分享职业成长经历,列举职业成长过程中从事的有挑战性的、能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岗位具体任务,归纳并整理出代表性工作任务。编写组人员需要与行业企业专家做深入的交流,协助分析、提炼工作任务的核心内容和工作过程,为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提供素材。

4、典型工作任务提取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是指具备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的综合性任务,是职业院校课程开发的依据。在实践专家访谈会上,通过对已获取的代表性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提取出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列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工作分析,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工作内容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并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的差异选取部分代表性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形成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

5、汇编国标初稿。研讨应用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所需要的培养模式、培养条件及培养质量的评价途径,并汇总上述五个工作节点形成的成果,汇编完成国标初稿(各专业阶段性成果目录详见附件2)。

二、主要问题

(一)国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部分专业未能处理好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定义、划分和关系。部分专业的相关行业具有特殊属性,技术发展迅速,劳动组织形式不断创新。这就需要在分析职业能力要求时重视顶层设计,通过模块化的方式来划分、组合对不同层次技能人才的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同时兼顾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2、部分专业设置的人才培养目标所涉及的职业资格未能与现行国家职业分类相对应。各专业国标初稿均对不同层级技能人才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做出划分,但未能充分考虑与之相关联的国家职业分类的最新情况和行业领域涉及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3、部分专业未能准确描述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实践能力要求,未理清各层级职业能力要求的衔接和涵盖关系,且忽视了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中职业素养方面逻辑关系上的统一和递进问题。

4、部分专业的代表性工作任务描述未做到恰当准确。行业企业专家受个人表述能力、理解能力和职业习惯限制,在对代表性工作任务命名时,存在无法用文字准确描述工作任务内涵的情况。

(二)技术文件(包括编制指南和《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技术规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编制指南中“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工作步骤及要求”缺少“实践专家的培训”、“主持人的遴选条件”等方面内容,客观上影响了编制效率和访谈会效果。

2、编制指南中“培养要求、编制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的提炼、描述”等内容的先后顺序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流程图”不一致。

3、编制指南中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对职业能力的撰写要求不够细化具体。

4、编制指南中“企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历程自我分析表”发展历程阶段的划分未严格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技能等级确定。

5、技术规程中一体化课程转化章节缺少课程结构和课程组织方式的开发要求,即纵向组织——同一课程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关系,后续课程以前期课程的内容为基础且更深入更广泛;横向组织——同一层次不同课程的关系,与其他类型课程的关系,专项技能训练课程等。另外,缺少对参考性学习任务的设计要求。

(三)其它问题

1、由于专业目录调整、生产技术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变化等原因,钳加工(模具制作方向)、计算机广告制作、服装制作与营销(服装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名称需考虑调整。

2、国标的适用范围不仅限于技工院校,而是面向整个技能人才培养领域。目前社会上适用的技能人才层次划分仍然是国家职业资格中的五个等级标准,而国标中的描述是“中级技能、高级技能、预备技师(技师)”,与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没有完全对应,这对技能人才的评价会产生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建议

(一)督促各专业编写组按照评审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国标初稿,重点关注对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中的内容和代表性工作任务的分析、描述。

(二)组织专家对国标编制指南和课规开发技术规程进行修订完善,并组织编写国标编制技术指导手册,为后续其他专业国标和课规的编制开发打下基础。

(三)请相关专业编写组提出专业名称的调整方案,界定专业培养方向,理清专业设置和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界定不同层级技能人才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将国标和国家技能人才标准中的能力要求进行对应,为技能人才的评价搭建通道。

点击下载附件1、2